symposium










會議緣起

近二、三十年來,全球人類面臨了許多重大的挑戰: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整體生態系統崩解,和大量物種滅絕、地球暖化導致氣候極端化……等等。

面對這些困局,法鼓山也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因應處理?於是在五年前成立了「心靈環保農法推廣專案」,希望藉由每個人喚醒自身,並擴及臺灣乃至全球的途徑,以深耕全球人類對農業的關心,並發展出實際行動,來面對這些挑戰和困境。在逐步努力下,成就了今年籌辦「對應氣候變遷-心靈環保農業創生研討會」之因緣。

這場研討會的主軸,緊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所訓勉的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以及「以心靈環保為核心主軸,實踐自然環保。」

同時,法鼓山也希望透過研討會,彰顯佛陀偉大的遺教:「萬法緣起,一切環環相扣、密不可分」。提醒生產者和社會大眾,從農業生產、加工、消費層面,縮小、淡化自我中心,慈悲善待土地上的一切眾生,所有消費者能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一起來保護地球所有眾生賴以生存的山河大地和空氣。

也期盼借由研討會,碰撞出新的思維、釐清正確的方向、發展出可行的攜手合作模式,更快速有力地,改善食品安全、生態系統崩解,和地球暖化等各種困境。

心靈環保農業創生研討會

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活動日期

2019/10/26(六)~10/27(日)
上午09:00-17:00
08:30-09:00 報到

活動地點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
國際會議中心 1101 會議室
臺北市中山南路11號11樓

Mobirise

線上報名

線上報名已截止,
歡迎活動當日現場報名!

聯絡資訊

Email:2019symposium@ddmf.org.tw
電話:02-2893-9966
分機6424、6432
(星期一至星期五
09:00~17:30)


農產通路經驗交流工作坊

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活動日期

2019/10/26(六)
晚上18:30-20:30
18:00-18:30 報到

活動地點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
國際會議中心
臺北市中山南路11號11樓

線上報名

線上報名已截止,
歡迎現場報名!

聯絡資訊

Email:envdev@dila.edu.tw
電話:02-2498-0707
分機5202
(星期一至星期五
08:00~17:00)

10/26(六)議程

08:30-09:00 報到

09:00-09:10 開幕式

致詞人 法鼓山首座和尚暨法鼓文理學院校長 釋惠敏

09:10-09:20 貴賓致詞

盧虎生院長(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

09:20-09:50 專題演講(一)
從心出發--地球環境的永續發展

主講者/ 果暉法師(法鼓山方丈和尚)
主持人/ 彭作奎(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名譽教授)

09:50-10:10 中場休息(茶敘)

10:10-11:50 議題(一) 心靈環保與農業創生

1 農業創生與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間的關聯及實踐。
2 建構自利利他、尊重生命、共生共榮的農業思維模式。

主持人/ 曾旭正(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
郭華仁(臺大農藝學系名譽教授)
陳玠廷(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常濟法師(法鼓山聯合國NGO規劃小組成員)

11:50-12:20 綜合討論

12:20-13:30 午餐/休息

13:30-15:10 議題(二) 心靈環保與農業生產

1 結合佛法觀念的農業生產模式。
2 善待地球,以維持生態平衡、循環及生物多樣性的農法對應氣候變遷,為永續農業之路。
3 慣行農業轉型的困境及解決之道。

主持人/ 吳東傑(綠色陣線執行長)

與談人/
張顥嚴(恆誠茶園經營者)
林哲安(新南田董米負責人)
龔哲敬(埊-MRL農業組織負責人)

15:10-15:30 中場休息(茶敘)

15:30-16:00 綜合討論

18:00-18:30 農產通路經驗交流工作坊 報到

18:30-18:35 工作坊開場

18:35-19:25 韓莎林 (HANSALIM) 的經驗



主持人/ 黃淑德(臺灣無基改推動聯盟召集人)

分享人/ Mr. Yoon Hyung-Geun(音譯:尹亨根,韓國HANSALIM(韓莎林)合作聯盟執行董事)

19:25-19:50 宜蘭縣員山鄉近山地區小農群聚的社群經濟模式



主持人/ 黃淑德(臺灣無基改推動聯盟召集人)

與談人/ 楊文全(宜蘭「倆佰甲」友善耕作小農社群創辦人)

19:50-20:30 自由交流

10/27(日)議程

08:30-09:00 報到

09:00-10:00 專題演講(二) 綠活臺灣 有機國

主講者/ 游錫堃(仰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主持人/ 黃信勳(法鼓文理學院環境與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兼心靈環保研究中心主任)

10:00-10:20 中場休息(茶敘)

10:20-12:00 議題(三)心靈環保與農產通路

1 照顧大地的健康,減少食物的碳足跡。
2 建立農產通路商友善大地的使命及責任,照顧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發展互助互惠營運模式取代金錢買賣的對立關係。
3 農產通路商提供生產者(友善環境的小農)間互惠共利的平台,共存共榮的合作經濟。

主持人/ 陳建泰(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理事長)

與談人/
陳清圳(雲林縣漳湖生態中小學校長)
Mr. Yoon Hyung-Geun(音譯:尹亨根,韓國HANSALIM(韓莎林)合作聯盟執行董事)
陳孟凱(合樸農學市集理事長)

12:00-12:30 綜合討論

12:30-13:40 午餐/休息

13:40-15:20 議題(四)心靈環保與消費意識

1 食農教育:改變觀念、信仰與習慣,與自然環境共生共存。
2 正念消費:以「需要的不多,想要得太多」、「知福、惜福」檢視食衣住行各個生活層面,盡量避免對整體自然環境的消耗和汚染。
3 地球永續:以實際行動支持友善大地的生產者及通路商,將「吃有機食物是為自己健康」的自我,轉變為「給地球上所有眾生永續生存環境」的使命。

主持人/ 黄淑德(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監事)

與談人/
五十嵐祐紀子(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會SPC醫食農研究中心共同代表)
黃福君(樸耘生態教育園區負責人)
黄俊誠(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秘書長)

15:20-15:50 綜合討論

15:50-16:10 中場休息(茶敘)

16:10-16:50 閉幕式

法鼓山副住持 果祥法師、各議題主持人
主持人/ 曾濟群(法鼓山社會大學校長)

相關下載

會議手冊[下載]

Mobirise

農產通路經驗交流工作坊[下載]

Mobirise

10/26介紹

 

盧虎生
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

美國康乃爾大學農藝學系博士,曾任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處長等職,研究專長為作物生理與分子生物、農藝學、氣候變遷、糧食安全。
長期研究氣候變遷,從各種數據趨勢剖析何謂綠色環境、何謂農業永續;並在鼓勵農民採行友善、永續方法耕作之餘,對於如何輔導農民選定適合的作物、品種栽培……等,建議政府應提出配套措施,運用現有溫度、水源、土壤等數據資料,套疊不同作物生長所需條件,規畫國土,作為制定產銷專業區,以及與農民溝通的基礎。

果暉法師
法鼓山方丈和尚

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1958年出生於臺灣雲林農家,臺灣大學農藝系畢業;1985年於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座下出家,歷任聖嚴法師侍者、祕書、禪坐會輔導師、法鼓山僧團都監、法鼓山僧伽大學院長、法鼓山僧團副住持及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系主任,為聖嚴法師2005年傳法法子。

彭作奎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名譽教授

美國伊利諾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現為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名譽教授。在聖嚴法師座下皈依三寶,並推動心靈環保,加強大眾對環境與農地的關懷與保護。
曾任行政院農委會主任委員,在1999年12月,因無法認同立委要強行通過「排除農發條例第18條『新購農地不得興建農舍』的規定」而辭職返校任教職。先後擔任中興大學校長、環球技術學院校長、亞洲大學副校長、中州技術學院校長等職。
曾任亞太糧肥技術中心、土地改革訓練所、台德社經協會等國際性組織的理事主席,以及中華農學會、臺灣農業資訊發展學會、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及臺灣農村發展規畫學會等學術與職業團體的理事長。

曾旭正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
研究所教授

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博士,曾任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宜蘭縣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理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協調委員、臺南縣副縣長、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等。關心地方創生、社區營造議題,著有《臺灣的社區營造》、《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臺灣新建築運動》、《大台北空中散步》、《讓社區動起來──社區總體營造行動資源手冊》等,譯有《建築意向》。曾參與無殼蝸牛運動、九二一災區規畫與重建、新校園運動、催生「建築改革合作社」等社會運動。

郭華仁
臺大農藝學系名譽教授

臺灣大學農藝學研究所國家農學博士,臺大農藝學系名譽教授,任教凡三十四年。在職期間講授種子學、作物學、植物種源、植物與文明等課程,研究領域包括種子科學、種子技術以及農業科技相關法律。曾擔任台大農藝學系系主任、雜草學會理事長、磯永吉學會理事長,以及種苗學會、農藝學會理(監)事等。
經營觀點種子網、GMO 面面觀網站、植物種苗電子報等,並與民間團體合作,參與推動農民保種、有機農業及無基改運動。

陳玠廷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原農業推廣)博士。現為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歷任南華大學專案助理教授、雲林山線社區大學講師、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專案研究員。研究專業為鄉村社會學,主要研究議題包括探討臺灣在全球農糧體系影響下,另類食物網絡的發展,如:有機農業、小農市集、綠色餐飲、食農教育……等;另一個研究上關注的重心,為臺灣農村在面對高度現代化挑戰的因應與出路,涵蓋議題有:農村文化、農村再生、地方創生及農業資訊知識體系……等。

常濟法師
法鼓山聯合國NGO規劃小組成員

常濟法師華裔加拿大藉,於2002年依止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師父出家,隨即長年親炙聖嚴師父,擔任創辦人英文祕書及國際事務特助,深入參與國際事務,投入青年領袖、跨宗教交流、推動和平和環保領域。法師秉持創辦人奉獻世界的願心, 一步一腳印地在世界各地奔走。多年來,法師積極地出席了由聯合國舉辦與氣候變遷(UNFCCC)及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等相關的會議;並運用「心靈環保」為主軸,在世界各地推廣「世界公民教育課程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Workshop」,呼籲人們能對全球正在發生的各種議題現象,作更深層次的內在根源的瞭解,來引導青年們發掘開拓自己的潛能,並使之激發增能培力去參與在地行動,讓他們因此而播灑慈悲和智慧的種子,從而開創出一種連結的文化以邁向更美好的世界。

吳東傑
綠色陣線執行長

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畢業;現任綠色陣線執行長,著有《臺灣的有機農業》,譯有《失竊的未來》(Our Stolen Future),主要關注海洋環境與政策、有機農業、社區營造、有害事業廢棄物(台塑汞污泥案、台鹼安順廠戴奧辛污染案)等議題。

張顥嚴
恆誠茶園經營者

恆誠茶園第二代,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碩士畢業。不到三十歲便回到南投竹山老家接手父親張恆誠的有機茶園。受過嚴謹的科學訓練,深耕土壤學,加上從學生時代起便研讀佛學,融會貫通之後,提出一套解釋自然界物質與能量流轉的理論架構,為人類的農耕行為提供更宏觀的視角。

林哲安
新南田董米負責人

田董米發起人林哲安畢業於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擁有18年賞鳥經驗,尤其熱愛家鄉宜蘭的水鳥。自雪山隧道通車以來,蘭陽平原水稻田不斷消失,棲地破碎化,水鳥數量大幅減少,哲安遂於2014年回鄉推動「新南田董米」,與在地農民合作,共同打造良好的水鳥棲地。回鄉邁入第六年,新南社區已有7.5甲生態農田,水鳥保育漸有成效,開始進一步將生態農業,及棲地營造的概念,帶至宜蘭縣其他社區,期望生態農業遍地開花,持續創造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環境。

龔哲敬
埊-MRL農業組織負責人

埊-MRL農業服務組織發起人,四年前棄商從農,以自然農法栽種水稻、雜糧。主要生產聚落,位於宜蘭縣員山鄉雪山山脈水源頭,致力於推廣與落實自然農法。
除了自己耕種,也在返鄉第二年,開始添購水稻收割機及插秧機,協助周遭150多戶新農社群代耕,面積超過100甲。同時協助新農進場、協尋耕地、提供種源、分享生產經驗。

※ 埊:讀音「地」

楊文全
宜蘭「倆佰甲」友善耕作
小農社群創辦人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
法鼓文理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我長期在臺灣從事農村規劃工作。自2013年起我開始務農,因為我企圖在實務中尋找農村發展的新可能性。
從我自己實際的農耕生活經驗出發,我所認識到的是,在網路普及與交通運輸便利的支持下,友善環境、小規模、多元化的生產與跨越地理限制的銷售模式,正在吸引許多懷有農村夢的都市人進入農村生活。這是一種個人化的社群支持型農業模型。透過這類新農夫在地的群聚,也能為臺灣農村發展帶來新的可能性。

10/27介紹

 

游錫堃
仰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東海大學政治系畢業,出生於宜蘭冬山河畔農家,深感有機農業的重要性,以及立法促進有機農業的必要性,於2011年召集學者專家研擬草案。草案完成後,率領學者專家從2012年年底開始,在政府部門高層展開長達五、六年的遊說工作。舉凡開會或拜會,無役不與,全程參與。
2018年3月,立法院一讀通過《有機農業促進法》後,更積極推進,終於在同年5月立法成功。仰山基金會隨即舉辦有機論壇,游創辦人全日聆聽各界發言,主持最後的綜合討論,會後親自將會議所得的84條結論,精簡成28條具體建議,送請農委會作為實施促進法之參考。

黃信勳
法鼓文理學院環境與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兼心靈環保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德拉瓦大學的能源與環境政策博士,現於法鼓文理學院環境與發展碩士學位學程任教,並兼任心靈環保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政治經濟學、環境與能源政策、國土規劃與土地治理、永續發展和科技與社會研究等。
基於對臺灣農地流失、農業環境劣化、低糧食自給率和城鄉差距等問題之觀察,近期關懷重點聚焦永續鄉村發展、生態村和里山倡議等議題,期望為臺灣日益嚴峻的鄉村問題,以及永續轉型困境,尋覓可行的實踐之道,與有力的配套政策。

陳建泰
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 理事長
蕃薯藤社會企業 負責人

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畢業,長期推動社區協力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生態農業(Agroecology),之後開始學習樸門永續設計。
2011年2月 樸門永續設計基礎課程(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 PDC)結業。
2015年1月 樸門永續設計進階課程「大地工程與水資源管理系統的目測技術」、樸門永續設計進階課程「社會性林業(Social Forestry)」結業。
2018年10月樸門設計教學與引導者認證。

陳清圳
雲林縣漳湖生態中小學校長

師範大學畢業後,進入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就讀,深受臺灣環保先峰陳玉峯教授影響,積極參與環保運動。十多年前的街頭抗爭、環評、公聽會等場域,都可見其穿梭其中的身影。
十年前擔任古坑華南小學校長,積極推動學校與社區的結合。推動食農教育,帶領學生協助農友耕作及販售農產品,並開發新的農產加方式,也用心照顧社區發展及環境保護,帶動偏鄉社區生氣勃勃。

Mr. Yoon Hyung-Geun
(音譯:尹亨根)
韓國HANSALIM合作聯盟
執行董事

尹先生任職於 HANSALIM 已超過 25 年。值此之前,他於組織內擔任過各種角色 – 包括HANSALIM 生活網中心 (Center of Web of Life) 的研究員,以及HANSALIM 在地消費合作社的執行董事。目前則為HANSALIM 合作聯盟的執行董事,全權負責HANSALIM 整體的業務與組織性活動。

HANSALIM 簡介
HANSALIM 肇始於 1986 年韓國首爾一家小型米店,現已擴展至擁有 2,300 位農夫以及 670,000 消費會員的合作聯盟。 HANSALIM 一直以來致力於實踐其座右銘 「生產者照顧消費者的生命,消費者照顧生產者的生活」並以 「拯救餐桌、拯救農業,拯救地球與生命」為使命。HANSALIM 以城-鄉直接交易系統,促進永續生產與消費模式,並以如下為基本原則: 1 ) 釐清種植者為誰 2) 釐清種植的方式 3) 生產者與消費者必須持續互動 4) 生產者透過直接交易與消費者實現彼此關係 5) 以友善農業為生產者,以在地流通農業為意向。

陳孟凱
合樸農學市集理事長
樹合苑創生學苑創辦人
豐泰基金會永續農業友善食農執行顧問

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後,赴美留學先後取得電機博士、MBA企管碩士。於國內外高科技產業超過20年,在技術、行銷、管理與創業有豐富經驗。45歲後選擇淡出科技業,致力推廣有機飲食與農業。
2007年創辦臺灣第一個友善農夫市集,10多年來致力於推動讓小農可將農產直送到消費者手中,以凝聚友善食農的生產者、消費者與協助市集辦理的志工,形成互助互惠的社群,為友善耕作小農們創造永續的發展途徑。
2014年擴大合樸凝結的社群力,打造一個生產者與消費者相遇的空間──樹合苑。
2018年以「推動 CSA 社群協力農業,實踐教育與推廣」獲得農委會農業優秀人員獎。

黄淑德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監事

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曾任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副董事長。在臺灣非基改運動中的角色舉足輕重,由於她和許多夥伴多年來堅持不懈,才讓基改作物和基改食品這一原本冷門、艱澀,但深深影響每個人生活的議題,受到民眾、廠商和主政者重視。

五十嵐祐紀子
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會
SPC醫食農研究中心共同代表

東京外國語大學研究所碩士,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會SPC醫食農研究中心共同代表,於臺灣大學就讀時,曾是外食族,後因日本福島核災引生的食品汚染,以及臺灣的食安危機,意識到飲食中無處不在的陷阱,以及食安的重要性,於是走入廚房,拿回食物的主導權,立志成為家庭食育的推動者,也扮演社區「共耕共煮共食共活」的推手。

黃福君
樸耘生態教育園區負責人

曾為科技新貴、傳統產業經營者,四年前接觸臺灣樹王賴桑,開啟了生命之窗,又接觸法鼓山,體悟到生命的意義。環境問題和氣候變遷,更激發他帶著一家四囗,離開從小習慣的臺北都會生活,前往陌生的中部農村,舉起從未接觸的鋤頭,展開一連串大自然生態與環境教育的學習,也透過自我生活實踐,到各學校、團體推廣友善環境、簡樸生活、環保、食農教育等自然環保理念。
以三年多的時間,在南投找到一塊長期落腳的土地,目前正結合志工團體與社區,準備將這塊土地營造成食農與生態教育的園區,盼以佛法的教育,結合負碳排的生活實踐,來推動心靈環保。

黄俊誠
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秘書長

年輕時因不忍農藥對生態造成浩劫,選擇從事有機通路行業,也從事有機進口和連鎖店的生意,目前經營有機農夫市集,並引進英國SRA(永續餐廳聯盟)系統,推動綠色餐飲指南,希望永續與減碳的飲食素養,進入消費者的生活。
過程中觀察到,最初大部分民眾關注的是食物的農藥殘留問題,但近來,許多民眾意識到,飲食不只關係個人健康,也關係著減碳,以及環境的永續,於是願意擺脫從「我」出發的角度,提昇至關愛「我」以外的環節。這樣的思維及行為,可稱之為「飲食素養」。緣於對環境的不捨,與對生態的慈悲,期望創造機會,使更多人有意識地做出更合理的消費選擇。

果祥法師
法鼓山副住持

原為臺中農家子弟,1980年於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座下出家,法鼓山「心靈環保自然農法」專案負責人。2015年起,在法鼓山社會大學授課「心靈環保自然農法」。2016年9月,開始經營中英文臉書「臺灣自然農法」。推廣聖嚴法師的環保理念,鼓勵大家從生活各個層面,保護土地和環境。希望大家務農都能有佛教的「空」丶「緣起」、「一多相即」等哲學思想,願生產者、消費者、一切生物,以及山河大地,都因此蒙受利益。

曾濟群
法鼓山社會大學校長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國家圖書館館長、法鼓大學籌備處第二、四任主任。擔任法鼓山社會大學創校校長至今。

交通資訊

活動地址

臺北市中山南路11號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

交通管制

※ 提醒:10/26、10/27會場周邊「交通管制」,請大眾盡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建議優先搭乘捷運)。如欲自行開車,請留意管制時段。
交通管制查詢
10/26(六)
◎ 2019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 08:00-20:30 https://reurl.cc/Yl0dQD
◎ 2019同志大遊行 13:30-19:00 https://www.taiwanpride.lgbt/
10/27(日)
◎ 2019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 08:00-20:30 https://reurl.cc/Yl0dQD
◎ 2019長榮馬拉松 05:20-10:00 https://reurl.cc/lL7Z1E

捷運

▍ 請搭乘捷運淡水信義線至「臺大醫院」
站2號出口下車(步行時間約5~7分鐘)
▍ 請搭乘捷運淡水信義線或松山新店線至
「中正紀念堂」站5號或6號出口下車(步行
時間約10分鐘)

公車

▍請搭乘37、249、261、270、621、630、651、
仁愛幹線公車,於「仁愛中山路口」下車
▍請搭乘0東、20、22、38、88、204、588、607、1
503公車,於「中正紀念堂」下車
▍請搭乘15、208公車,於「景福門」下車